農藥——低價還有人不買賬,原因出在哪里?
最近,在農村走訪了解到,政府為推廣和引導農民使用低毒低殘農藥,對一些低毒及生物農藥實行價格補貼,用戶只拿一半的錢就能得到這些“低價”農藥。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好事,但就是這么一件好事,還有人不買賬。原因出自哪里?
在與一些種植戶座談時得知,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初次接觸低毒低殘留農藥,對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缺乏了解,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認為低毒就等于低效。還有些人因以前使用過生物農藥,沒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對生物農藥失去信心,甚至全盤否定。
生物農藥的確不同于有機磷農藥,與傳統的高毒農藥相比在殺蟲速度上是慢了一些,但生物農藥有其獨特的好處,如藥效期長、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對農產品和環境沒有污染等多方面的好處。生物農藥的這些優點種植戶應該了解,實際上如果種植戶能掌握好生物農藥的使用方法,做到科學正確用藥,殺蟲效果決不低于那些高毒高殘留的有機磷農藥。
如甲維鹽就屬于標準的低毒低殘留農藥,它對防治夜蛾科害蟲效果非常理想,該藥低毒低殘高效廣譜持效期長。其作用機理是阻礙害蟲運動神經信息傳遞而使蟲體麻痹死亡。幼蟲在接觸藥劑后很快停止進食,發生不可逆轉的麻痹。與其他種類的農藥無交互抗性,對其他種類農藥已產生抗藥性的害蟲用該藥防治效果很好。但好藥要用好,防治期,要抓住一個“幼”字。即在昆蟲初齡幼蟲期用藥效果最好。蟲齡越大,食藥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所以,防治金紋細蛾等害蟲的最佳用藥期是越冬成蟲和一代成蟲盛發期至1、2代幼蟲孵化期。 等到潛葉蟲、卷葉蟲、食心蟲進入葉片,鉆入果內再噴藥,效果就差了。若等到世代交叉時防治就更難了。要做到“藥等蟲吃”,不要“見蟲用藥”。噴藥應突做到一個“勻”字。滅幼脲類殺蟲劑的殺蟲機理是抑制昆蟲表皮的幾丁質合成,使害蟲的幼蟲吃藥后不能形成新表皮、蛻不下皮而死亡。
還有,像蘇云金桿菌屬于生物制劑,使用時不能與殺菌劑混用,也不要與內吸性強的有機磷混用,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以上這些農藥的特點和禁忌都應向使用者說明白,不然,好藥用不好,方法不對頭,用戶對補貼的農藥和補貼政策難免產生誤解。
由此可見,低毒低殘留和生物農藥在使用上還是有講究的。這就要求無論是生產廠家還是農技推廣部門,或是肩負政府補貼的農藥配送單位,在推廣這類農藥時,首先應向用戶講明白生物農藥的特殊性。那種認為只要有政府補貼,農民就一定會買賬的簡單認識未免有些天真。農藥是特殊商品,使用上有不少技術要求,在許多時候,推廣這類農藥只補錢還不夠,還要給農民補上技術這一課,教會他們正確認識和科學使用低毒低殘農藥,把好事辦好!
這方面青島平度市蓼蘭供銷社就做得很好,他們在接到青島市政府和青島市農委下達的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配送任務時,面對全市20多萬畝蔬菜種植戶,不是硬性地推銷或簡單地送貨,而是先組織技術人員下鄉調查走訪,與農民一起做試驗示范,還主動到大專院校請來植保專家為農民講課,先讓農民了解低毒低殘農藥的好處是什么,缺點是什么,該注意的是什么?理論上通了,還要讓農民看到示范效果,解除農民心中顧慮。通過農業技術培訓,提高了廣大種植戶自覺使用低毒低殘農藥的意識,短短的兩個月這家供銷社就配送低毒低殘農藥達400萬元,在平度使用低殘低毒及生物農藥已蔚然成風。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政府買單補貼農藥,并非價格便宜就能使用戶接受,還有不少工作要做,甚至有些工作還必須做細。正如蓼蘭供銷社主任宿學耀所說:“在政府補貼農藥這件事上,要把好事辦好,補錢和‘補腦’要相結合,配送和培訓要同步。”
- 上一篇:四大農業新概念——別說你不知道
- 下一篇:注意了!農資企業轉型的四大陷阱